冬季达沃斯论坛响起中国学界之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举办专题研讨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27日A01版
本报特约记者王镭本报记者王建峰
2014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于1月22—25日在瑞士东部小城达沃斯召开。今年的会议主题是“重塑世界格局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上,来自近100个国家的大约2500名政商学界人士围绕该主题展开讨论。
达沃斯论坛历来被认为是政商界人士交流讨论全球经济话题的重要舞台,但也不乏学者的身影。今年冬季达沃斯论坛,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组成专家代表团参加,出现了更多的学界之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率领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出席论坛。代表团在论坛中国专题互动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场研讨会上,围绕中国现状与发展前景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等,与出席论坛的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为达沃斯论坛注入学术力量
全球摆脱了危机感,达沃斯论坛又回归“正常”,开始讨论一系列全球重要宏观话题,而不是像前几次那样成为应对危机的会议。
与致力于讨论具体问题的论坛不同,达沃斯论坛重点关注全球“根本性问题”,因此被称为“思想的集市”。要讨论“根本性问题”,若学界缺席,无疑会少了理性与深度。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一直希望为达沃斯论坛注入学术力量。
施瓦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978年。去年6月,施瓦布再次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并与王伟光就深入开展合作交换了意见。“世界经济论坛要想获得持续的成长和竞争力,就必须具备学术能力。我们希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施瓦布向王伟光表示。
王伟光对施瓦布提出的合作建议表示赞同。会见中,施瓦布向王伟光发出诚挚邀请,希望他出席2013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和2014年的冬季达沃斯论坛。去年9月,王伟光率代表团应邀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与施瓦布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世界经济论坛关于开展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的签署被双方解读为未来开展合作的良好契机和重要一步。备忘录签订完毕时施瓦布说:“当今全球缺少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一起合作吧。”
深入研讨中国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话题历来都是达沃斯论坛的热点,今年尤其如此。会议议程中,直接以中国为主题的论坛多达8个。论坛高度关注中国改革及发展方向,各界希望倾听包括中国学界在内的来自中国的声音。
王伟光出席了以“中国现状与发展前景”为主题的大型专场互动会,这是论坛中国主题系列专场会议的第一场。会议得到论坛各界与会者的高度关注,会场大厅内座无虚席,连四周通道也站满了人。
作为会议主讲嘉宾,王伟光首先对大家热情关心中国发展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标志着中国的发展正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的关键和秘诀就在于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亟待破解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一系列难题。中国将坚定地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一方面更好地发挥中国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优势,同时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创造活力,为发展注入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动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王伟光还就与会者提出的问题如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如何处理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取向、对当前东海安全形势的看法等,一一作了解答。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1月22日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王伟光再次会见施瓦布。
王伟光说,2013年9月,在大连夏季论坛期间,我与施瓦布主席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商定在冬季达沃斯论坛共同举办关于中国的专题会议,很高兴会议如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此次出席达沃斯论坛,是双方开展交流的新起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愿与世界经济论坛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合作。
施瓦布对王伟光率领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出席冬季达沃斯论坛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早在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曾组派代表团出席达沃斯论坛,这是达沃斯论坛邀请和接待的第一个中国代表团,也是论坛与中国交往合作的开端。35年过去了,能再次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出席论坛,令人深感欣喜和激动。他指出,35年来,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今年的冬季达沃斯论坛,关于中国的专场会议,多于有关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专场会议。论坛十分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高端学者出席冬季达沃斯论坛,这对增进论坛与会者对中国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期待着今年5月访华时,能与王伟光就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进行探讨。
1月2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冬季达沃斯论坛专题研讨会举行。这是世界经济论坛首次与中国机构在达沃斯共同举办的论坛专场会议。会议以“中国增长的新模式”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分别以“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国有部门和民营部门改革”、“如何应对环境退化和资源匮乏”、“金融改革的最新设想”为题作了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