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我国从事外国研究的重镇,也是我国讲授世界语种最多的高等学府。在从事语言的实用型教学之外,有系统地引导广大师生关注古代语言,不仅可加深其对现代语言的了解,也可推动其对所研习的文明体系的认知。有鉴于此,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拉丁语言文化中心与国内外从事古代语言研究的重要学者合作,特于2014-2015学年举办“古代语言”系列讲座。
2015年3月13日星期五,本系列讲座第五讲“古希伯来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三层学术会议厅开讲,主讲人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语言教师、拉丁语言文化中心顾问雷立柏(Leopold Leeb)教授。
本次讲座分为三部分。首先,雷立柏教授比较了希伯来语的字体和其他地中海古代字体的形式。其次,雷教授就中国学生学习古希伯来语的必要性给出了十个论点:1、学习古希伯来语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古犹太文化,研究该文化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一些很有价值的参照;2、可研究古代文字及ABC字母的来源;3、学习古希伯来语是走向闪族语言及其他语言的大门;4、古希伯来语最重要的文献集是《旧约》,即犹太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重视的文献,而深入了解这些宗教传统必须先读懂其经典(《旧约》)的原文;5、可帮助我们了解现代西方人使用的很多人名;6、在西方大学里有一个学科称“解经学”或“圣经解释学”。这个学科很发达,有很多学术专著和专家,而在中国也应该可以发展这种学科,但其前提条件是,中国学者有能力面对《圣经》原文,即古希伯来语;7、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可以分析《旧约》中的文献、诗歌、叙事、格言等。《旧约》文献和中国古代文献可以开始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比较文学对话,但如果想深入进行这方面的比较,应该看懂古代文献的原文;8、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犹太人的一神论传统深深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思想,比如一神论有一种特殊的宇宙论(创造说)以及特殊的历史观(直线性的历史观);9、从法学和伦理学的角度研究,犹太人的文献非常重要,他们很重视法律,摩西十诫成了基督宗教的基本道德框架;10、从中国历史本身来看,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也应该研究古希伯来语,因为从唐朝以来中国已经有犹太人居住在西北和中原地区(尤其著名者是开封的犹太区)。再次,雷教授回答了听众的问题。拉丁语言文化中心主任麦克雷教授和50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本学年“古代语言”系列讲座设有“赫梯语”、“印欧语系”、“圣书体”、“古希腊语”、“古希伯来语”、“哥特语”、“拉丁语”等。欢迎本校师生和语言爱好者参加。具体时间地点可关注拉丁语言文化中心网站通知、海报及麦克雷教授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