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研究院中外师生赴北堂、南堂进行汉学文化实践活动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11-13 [来源]: [浏览次数]:

2018年11月6日上午,研究院外籍专家Michele Ferrero(麦克雷)教授、李真副教授带领研究院学生们参观了西什库教堂(北堂)和宣武门天主堂(南堂)。

西什库教堂,本名救世主教堂,俗称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开堂,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西什库教堂是一处中西合璧的建筑,主体为一座三层哥特式建筑。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状,顶端共由11座尖塔构成。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环绕之中越发显得洁白挺拔。入口拱门之间雕刻有圣若望等四圣像,这在北京各教堂中绝无仅有。围绕哥特式教堂建筑的是传统的中式台基。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中式黄顶琉璃瓦碑亭,亭内分别立光绪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迁建谕旨碑和满汉文天主堂碑。

西什库教堂于2016年进行文物修缮,专业人士以各位中外专家、神学家近一年探讨形成的修缮理念为基础,将北堂修缮一新。教堂负责人甄雪斌神父和杨修女为大家介绍了西什库教堂所经历的历史变迁,麦克雷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教堂主体及内部的拉丁文刻字含义和建筑物上的雕像内容,李真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教堂内部玻璃花窗上的绘画内容所对应的汉学背景。通过实地的探访,同学们对西什库教堂及其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对明清传教士汉学的发展演变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告别北堂,我院师生一行来到了位于宣武门的南堂,天主教北京教区副主教赵建敏神父热情地欢迎了大家并与师生亲切合影。

始建于明万历33年(1605年)的南堂,最早由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修建,后经顺治朝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扩建,是中国教会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教堂。南堂的主体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坐北朝南。教堂正面是以强调动感与辉煌著称的巴洛克风格,拱券窗门、对缝磨砖、精美砖雕、坚挺立柱及巨重石条装饰着整个教堂。利玛窦是南堂的第一任本堂神父,教堂门口至今安放着一尊他身着儒服的铜像,以纪念他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深秋的北京寒风萧瑟,古老的教堂历经时间的洗礼,依旧矗立在京城的土地上,神圣威严。它们不仅是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记载,更是明清时期中西文化融合交汇的重要见证。同学们通过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来华传教士在西方汉学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发展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与贡献,本次课外汉学文化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宋逸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