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拉丁语言文化中心:“‘礼仪之争’中的另一种声音:来华方济会士康和子的拉丁语文献”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6-04 [来源]: [浏览次数]:

2019年5月29日晚7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和拉丁语言文化中心主办的“拉丁语和汉学”系列讲座之“’礼仪之争’中的另一种声音:来华方济会士康和子(1673—1755)的拉丁语文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三层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拉丁语教研室主任李慧博士主讲,拉丁语言文化中心主任麦克雷教授主持。

此次讲座主要围绕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康和子生平、康和子著作等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李慧博士介绍了天主教托钵修会方济各会的历史。它是由意大利富家子弟方济各在1223年成立,他们重视学术、文化、教育事业的传统。早在元朝,就有六位方济各会传教士入华传教,体现了方济各会在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在第二部分,李慧博士简单介绍了康和子(Carlo da Castorano)的生平。康和子是在1690年加入方济各会,1700到达中国的福建,并在那里开始其传教事业。该时期也是在中西礼仪之争最为热烈的时期。李慧博士在梳理了“礼仪之争”的具体内容(指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中国传统礼仪是否违背天主教义的争议)和具体历史阶段(从1583年利玛窦到中国传教确立传教路线开始到铎罗来华,直至教宗下令禁止中国教民祭祖祭孔习俗的过程)之后,对康和子在“礼仪之争”中的立场进行了说明。李慧博士指出,康和子在“礼仪之争”中反对中国信徒遵循中国礼仪,并由此与北京耶稣会士产生不和。

在介绍了康和子的生平和中国传教的事业之后,李慧博士也为我们列举了他的各种著作。首先是康和子编辑的《拉意汉词典》,这是康和子所编辑的规模最大、形式最完备、抄本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本著作。李慧博士对它的编纂过程、版本构成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康和子在该书中所做的语法突破、地名使用来源以及对西方特有事物和名词的翻译。随后,李慧博士对康和子的其他著作,如《汉籍述要》、《孔子传》等也做了简单的介绍。所有这些著作,在李慧博士看来,都体现了康和子的汉学思想。

讲座结束之后,李慧老师还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就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收获颇丰。最后,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18级硕士生宋玲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