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作者简介
李真,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理事、《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副主编。主要从事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世界汉语教育史及海外汉学研究。著有《马若瑟〈汉语札记〉研究》《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英国的传播编年》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02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个板块“文献篇”“历史篇”和“个案篇”,以16—19世纪西方人汉语研究域外文献为基础,从相关语言类文献书目的收集、整理与评述入手,到来华西人汉语学习历史的总结梳理,最后聚焦于18世纪一部奠基性的语法研究作品《汉语札记》(Notitia Linguae Sinicae, 1728)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力图呈现在我们本土汉语研究之外的新颖视角和宝贵史料,从而进一步折射出中国语言文化在明清中西会通之历史大潮中的变化发展。
03
目录
序言
自序
上编文献篇
第一章西方有关中国语言的汉学书目
第二章从《西人论中国书目》语言类书目看19世纪西人汉语研究
第三章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明清西人汉语研习文献
中编历史篇
第四章明清入华传教士的汉语学习观
第五章来华耶稣会汉语研究的传承与发展
下编个案篇
第六章《汉语札记》与《汉文启蒙》之比较研究
第七章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藏《汉语札记》新抄本述略
第八章中国古籍《古学钩玄》与《汉语札记》文献关系考辨
附录《汉语札记》中译本
绪论
第一编:口语与通俗文体
第二编:书册的语言
参考文献
04
序言
自2004年在澳门理工学院召开“世界汉语教育史首届国际研讨会”以来,随着在澳门理工学院注册的“世界汉语教育史学会”的成立,世界汉语教育史这一研究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最典型的代表性成果就是我和李宇明先生共同主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从书”八部;同时赵金铭先生所主编的对外汉语教材系列也第一次将我主编的《世界汉语教育史》列入其中;在他担任总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中,我主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也在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在对外汉语教育研究领域,学科史的研究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学术方向。
李真作为我所培养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和首批博士生之一,十余年来在这个领域辛勤耕耘,在学术上有很大的进步,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马若瑟〈汉语札记》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与我共同主编的《西方早期汉语研究文献目录》第一次将法国汉学家考狄的《西人论中国书目》一书中西方关于中国语言研究的目录做了系统的整理和对照双语翻译,为学科的发展做了基础性的贡献。
她这本即将付梓的《明清中西交会中的西人汉语研究:历史、文献与个案》又对这一领域有新的贡献。立足文献与历史展开研究是这本书的最重要特点,学问由目人,学问由史始,这是历代做学问的基本路径,李真在治学方面一直保持着这种学风,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近年来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基础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展开,至今我们仍未系统整理汉唐以来佛教传入中国期间,西域僧侣们学习汉语的材料与文献,也未整理以《华夷译语》为中心的历代中央朝廷与周边国家之间,包括汉语学习在内的有关语言学习史料。对于明清西人来华后的汉语学习史料,李真和我对考狄书目中的相关文献做了整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近期李无未先生主编的《日本汉语教科书汇刊》搜集整理的日本江户和明治时代的汉语教学文献,就已经有几十册之多。而西人在四百年前来到中国后,仅在考狄书目中辑录的有关汉语学习的书目就多达一千余种。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证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是世界各国语言的第二语言教学历史中最为悠久的,史料也是最为丰富的。
目前以 20 世纪 60年代西方人所编的基于英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指导有着上千年第二语言习得历史的汉语教学是一种讽刺,将当代的英语教学法直接挪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上更是不合适的。以汉字为特点的汉语教学有着上千年的教学历史,以汉字为基础的教学也有着极为丰富的史料,通过整理和研究这些史料,自然可以得出以汉字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而不必再用以英文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这应该是一个不难明白的道理。
没有学科史支撑的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是走不远的,更无法彰显以汉字为基础的悠久的汉语教育史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李真的书值得好好去读。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应该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支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文献之收集与整理应该作为重大学术项目给予支持。
这篇序言是我 2025 年写下的第一篇文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寄希望于李真这一代学者将这一共同的学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张西平于游心书屋
乙巳年元月正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