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论文成果(总表)
2016年论文成果(总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文章
>>
2016年论文成果(总表)
科研成果业绩登记表(论文类)(2016年) | |||||
单位公章: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 |||||
序号 | 所有作者 | 论文类型 | 论文题目 | 发表/出版时间 | 发表刊物/论文集 |
1 | 顾钧 | 期刊论文 | 《草鞋脚》与《中国论坛》的关系 | 12.3 | 鲁迅研究月刊 |
2 | 孙健 | 期刊论文 | 法律制度史与新法律史——美国学者马伯良宋代法律史研究的两种范式 | 12.2 | 国际汉学 |
3 | 张明明 | 期刊论文 | 诠释的两面——中外交流之“格义”实例考论 | 12.2 | 国际汉学 |
4 | 顾钧 | 文章 | 七十年前,中外名家汇聚《中国》 | 12.1 | 中华读书报 |
5 | 叶向阳 | 期刊论文 | 从英文《北平时事日报》社论看其对战后若干重大问题的态度 | 12.1 | 国际汉学 |
7 | 黄丽娟 | 期刊论文 | 东方乐土:“儒教中国”与欧洲思想现代性 | 11.3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
8 | 杨慧玲 | 期刊论文 | 理雅各的香港岁月——纪念理雅各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11.3 | 国际儒学研究通讯 |
9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儒家思想西传欧洲的奠基性著作——《中国哲学家孔子》 | 11.3 | 中国哲学史 |
10 | 顾钧 | 期刊论文 | 最早介绍“文学革命”的英语文献 | 11.2 | 新文学史料 |
11 | 张西平 | 文章 | 从语言接触理论探讨汉语国际传播 | 11.2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13 | 李真 | 论文集 | 试论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与儒家基督徒之学术交往 | 11.1 | 文明互鉴——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 |
14 | 李真 | 论文集 | 马若瑟语言代表作《汉语札记》之版本流变考 | 11.1 | 文明互鉴——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 |
15 | 顾钧 | 期刊论文 | “富布赖特”往事 | 11 | 读书 |
16 | 杨慧玲 | 论文集 | 利玛窦与在华耶稣会汉外词典学传统 | 11 | 文明互鉴: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 |
17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欧美汉学研究的重镇《华裔学志》研究 | 10.3 | 汉学研究 |
18 | 张明明 | 期刊论文 | 儒莲译《灰阑记》研究 | 10.3 | 汉学研究 |
20 | 顾钧 | 文章 | 鲁迅小说有哪些早期英译本 | 10.3 | 中华读书报 |
21 | 李真 | 期刊论文 | 16-18世纪中国文化在英国的传播概况 | 10.2 | 对外传播 |
22 | 杨慧玲 | 期刊论文 | 国际儒学论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10.2 | 国外社会科学 |
23 | 罗莹 | 期刊论文 | 耶稣会士罗明坚《大学》手稿研究 | 10.1 | 澳门理工学报 |
24 | 杨慧玲 | 期刊论文 | 消失的中文藏书目录之谜——斯特林堡曾经的汉学研究 | 10.1 | 汉学研究(阿日娜) |
25 | 叶向阳 | 期刊论文 | 寻找中法诗歌艺术的交汇点——试读车琳法文著作《中国诗歌传统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会通》 | 10 | 跨文化对话 |
26 | 李真 | 期刊论文 | 北京城的建立——《北京志》选译 | 9.3 | 国际汉学(唐溪源(外)) |
29 | 叶向阳 | 期刊论文 | “北京让我的生活像牡丹般绽放”——英国作家艾克敦与北京 | 9.2 | 国际汉学 |
30 | 管永前 | 期刊论文 | 一位矢志于新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美国人——李敦白的跌宕人生 | 9.1 | 对外传播 |
31 | 顾钧 | 文章 | 夏志清早年留美生活 | 9.07 | 中华读书报 |
33 | 张西平 | 论文集 | 海外汉学,继往开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访谈录 | 8.31 |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潘琳琳(外)) |
34 | 罗莹 | 期刊论文 | The Jesuits’ Latin Translations of Zhongyong during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17-18世纪耶稣会士的《中庸》拉丁文译本) | 8.31 | 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儒教文化研究 |
35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儒家思想早期在欧洲的传播 | 8.28 | 中国文化研究 |
36 | 黄丽娟 | 期刊论文 | 论萨义德“理论旅行”的批评实践观 | 8.25 | 外国语文(陶家俊) |
37 | 张西平 | 文章 | 汉学以独特的方式连接着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相遇、相融的一条纽带 | 8.15 | 北京日报 |
38 | 梁燕 | 论文集 | 中国京剧的传播策略——1930年梅兰芳的访美演出 | 8.01 | 《中华经典海外传播》 |
39 | 谢辉 | 期刊论文 | 艾儒略中文天主教著作版本综考 | 7.1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40 | 谢辉 | 期刊论文 |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汉籍善本初探 | 7.05 | 兰台世界 |
41 | 顾钧 | 论文集 | 《诗经》英译赏析四题 | 7.01 | 合璧西中 |
42 | 梁燕 | 论文集 | 晚清艺人口中的“内廷供奉”与慈禧太后 | 7.01 | 故宫学刊 |
43 | 梁燕 | 文章 | 古装新戏与古典舞、古代绘画的关系 | 7.01 | 中国文化报 |
46 | 谢辉 | 期刊论文 | 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新思考 | 6.3 | 中国史研究 |
48 | 罗莹 | 期刊论文 | 中国“礼仪之争”中反对“文化适应政策”的声音 | 6.28 | 国际汉学 |
49 | 孙健 | 期刊论文 | 马伯良的宋代“新法律史”研究——立足于《名公书判清明集》英译本的考察 | 6.2 | 中国史研究动态 |
54 | 管永前 | 期刊论文 | 莫里斯· 迈斯纳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6.06 | 北京党史 |
56 | 管永前 | 论文集 | 中国理念“走出去”的实践与世界反应 | 6.01 | 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研究报告(刘汉峰(外)) |
57 | 顾钧 | 期刊论文 | 十八世纪一场文化冲突的悲剧 | 6.01 | 国际汉学 |
58 | 梁燕 | 期刊论文 | 中国京剧的美学特质与儒家思想 | 6.01 | 中国艺术时空 |
59 | 谢辉 | 期刊论文 | 《职方外纪》在明清时期的流传与影响 | 5.31 | 广西社会科学 |
60 | 李真 | 期刊论文 | 从17世纪西班牙传教士视角看清代社会礼仪——以西班牙多明我会士万济国《华语官话语法为中心》 | 5.3 | 汉学研究 |
61 | 梁燕 | 论文集 | 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 | 5.3 | 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 |
62 | 孙健 | 期刊论文 | 追溯湮没的学术史:福开森的北宋政治史研究 | 5.28 | 厦门大学学报 |
64 | 谢辉 | 期刊论文 | 元儒胡一桂两著《易本义》考实 | 5.2 | 周易研究 |
66 | 张明明 | 期刊论文 | 试论《中华帝国全志》在传播中国地理方面的意义 | 5.1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67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中国学者开辟中国经典外译新领域:《天下》 | 5.01 | 汉学研究(胡文婷(学)) |
68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民国期间中国学者在哈佛燕京学社发展中的贡献 | 5.01 | 汉学研究 |
70 | 杨慧玲 | 期刊论文 | 马礼逊《汉英英汉词典》对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启示 | 4.25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改名为:外国语文) |
71 | 张西平 | 文章 | 欧洲传教士汉学何时成为专业汉学 | 4.22 | 文汇报 |
72 | 梁燕 | 文章 | 话剧《朝天门》:以重庆故事 写重庆风骨 | 4.15 | 中国艺术报(河苗(外)) |
73 | 管永前 | 期刊论文 | 《中国季刊》视角下的西方毛泽东研究(1960~2014) | 4.1 | 领导之友(理论版) |
74 | 张西平 | 文章 | 开拓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新领域,不断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序二) | 3.31 | 纽带:东学西鉴四百年 |
75 | 杨慧玲 | 期刊论文 | 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重要文献——对梵蒂冈图书馆藏稿抄本Borg.cin.503的初步研究 | 3.25 | 史学史研究 |
76 | 杨慧玲 | 期刊论文 | 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的汉语学生 | 3.2 | 国际汉学(刘美华(学)) |
77 | 杨慧玲 | 期刊论文 | 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启示——从马礼逊《汉英英汉词典》反思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问题 | 3.17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78 | 顾钧 | 文章 | 顾立雅与中国学人的交往 | 3.16 | 中华读书报 |
79 | 梁燕 | 论文集 | 中国戏曲的海外认知与接受 | 3.01 | 中国艺术海外认知研究 |
80 | 顾钧 | 期刊论文 | 华兹生与《史记》 | 3.01 | 读书 |
81 | 谢辉 | 期刊论文 | 欧洲图书馆所编早期汉籍目录初探 | 2.29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
82 | 张西平 | 文章 | 在平等交流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 2.18 | 人民日报 |
83 | 管永前 | 期刊论文 |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在中国 | 2.08 | 前线(刘汉峰(外)) |
84 | 罗莹 | 论文集 | 17世纪来华耶稣会会士对于儒家“鬼神”的译介 | 2.01 |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
85 | 张明明 | 论文集 | 西诗中译的有益实践——评黄国彬《神曲》译本 | 2.01 |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
86 | 张西平 | 论文集 | 明清之际中国天主教中文历史文献述略 | 1.31 | 宗教与历史 |
87 | 梁燕 | 论文集 | 中国戏曲在美国的接受——以Stark Young 的《梅兰芳》为中心 | 1.3 |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二) |
88 | 梁燕 | 文章 | 齐如山简要年表 | 1.3 | 氍毹留痕 |
89 | 李真 | 期刊论文 | 试论来华耶稣会士的中国植物学研究 | 1.2 | 或问 |
92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葡华字典》中的散页文献研究 | 1.1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93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如何展开海外中国学的研究 | 1.1 | 寻根 |
94 | 顾钧 | 论文集 |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的最初接触 | 1.01 |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二) |
95 | 张西平 | 论文集 | 罗明坚的汉学贡献 | 1.01 | 国际儒学研究 |
96 | 顾钧 | 论文集 | 从美国留学生看民国时期北京的学术地位 | 1.01 |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四) |
97 | 张西平 | 论文转载 | 如何展开海外中国学的研究 | 6.2 | 新华文摘 |
98 | 顾钧 | 论文转载 | 顾颉刚与美国汉学家的交往 | 1.06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
99 | 黄丽娟 | 论文转载 | 文化视阈下英国旅行文学的叙事研究 | 6.01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
102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满剌加:东西方利益的交汇点 | 12.3 | 文化杂志 |
103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归来兮!伟大的中国文化 | 12.2 | 国际汉学 |
104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海外汉学与近代中国语言变迁 | 9.2 | 国际汉学 |
105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突破西方翻译理论,探索中译外的实践与理论 | 6.2 | 国际汉学 |
106 | 张西平 | 期刊论文 | 关注欧藏中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 3.2 | 国际汉学 |